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地产并购财务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房地产并购财务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期房的房地产商资金链出问题,被收购,有什么弊端?
对于购房者来说,自己所购买的期房,房企被成功收购后利大于弊,对于收购方来说有利可图,对于被收购方来说迫于无奈,但整体上还是比倒闭破产强。
(1)收购过程中是漫长的,购房者所购买的是期房,对于已经签订了购房合同的购房者,在房子的交房上可能会面临与前房企约定的交房时间发生变动,但至少交房有望,还不至于买了个烂尾楼。
(2)对于未签订购房合同的购房者,可能面临开发商债务清算时,是否涵盖进去,没有被收购要约包含进去的,新的房企(收购方)可能不认可购房者已经交了的购房款。
(3)总的来说,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的房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若是开发商直接倒闭,购房者面临的、则可能是“烂尾楼”钱房两空;反之开发商资金链出问题,但有被新的地产企业成功收购后,房子还是有望得到交付使用。
2、对于收购方,有利可图。
请相信房企之间的收购、并购、重组等,均是有利可图。收购方在收购一家资金链出问题的房企时,前提是对该房企做足了尽调,包含被收购房企名下资产、土地储备、负债、纠纷等方面,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是否要收购,确定收购的前提是收购对方之后对自身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弊端是肯定存在的
一、对于购房者而言
购房者从前一个房地产商手上买的房子,却要在另一个开发商手上拿房子,如果收购方和被收购方没有衔接好,购房者很大可能将会面临:
这种延期叫做非正常延期,有可能是因为在施工、人员的管控上没有进行很好的交接,也有可能是因为现开发商收购后没有过多的资金继续开展施工,购房者可以经过申诉获得延期期间的赔偿。
2、【房屋配置和质量有变】
收购方为了节约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可能在一些产品质量和小区配置上动手脚,购房者在最终验房环节要核对之前签订的购房合同,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
3、【品牌认可度降低】
房地产横盘后的钱都去哪了?
毓美美作答:中国的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更成熟,容量更大,更值得投资的领域。中国现在的金融市场很不成熟,因此,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但发展起来,速度很快。
国外市场成熟,有大量可投资的标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积极寻求探索国际投资之路,收购国际上优质资产。
房地产在未来若干年内,仍然是强势的投资品种。好地段的房子兼具居住,工作,生活,医疗,交通,婚嫁,社交,面子等高附加值,资本都有逐利性,一部分热钱依然会流入其中。
中国人口拐点虽已到,房价大周期已经开始,只是中国太大,房产周期太长,目前惯性还很大,三五年内重点城市的房产还是会具备保值增值性的。我们的市场,受政策影响很大。一旦政策明确,房价依然会稳步向前迈进。
中国目前人均寿命七十五岁多点,对应的时间是1945年,抗战时期人口出生不过几百万,目前人口出生一千三百万,人口还处于上涨中。
1945年之后,虽然内战打起,但条件会比抗战好些,出生人口上涨一点,基本与目前出生人口持平。
1950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不久,天下和平,人口出生迎来***,新生人口过两千万,相对应2025年,人口每年会减少一千万,而且持续十年以上,到2035年,中国人口会下降一亿左右。
人口理论上,房地产横盘会持续五年左右,2025年后,房地产价值会不断下降,持续下跌时间十五年。也就是说现在买房,以后不会有钱赚了。
或许我们中大部分人在之后的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房地产与之前二十年一样上涨了。
房子有人住,才有价值,没人住的房子就是建筑垃圾。
房地产横盘,这种说的是不可能的。要么上升,要么下降,这是规律。地产商开发那么多房子不是卖的吗?不可能存在那里继续升值吧?现在地产银根缩紧,没有一次次开发出楼盘不卖的理由。春节刚过,疫情盛行,某地产[_a***_]签约,房子下浮25%,开工后,小房产商为了收回资金,难说不会跟进。因此,横盘之说是不存在的,今年房价会下跌在25%以下。
房地产横盘将是新常态
“房住不炒”必须要落实,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再走下去,掏空的将是经济的根基--实业!摧毁的将是青年人的信仰,一生只为一间房,何其可悲!
房价也不可能大跌,房价之下隐藏的风险已经决定了,再没有人买,房子的价格也不能大跌。接下来将是以时间换空间,横盘熬过一代人的时间,在慢慢拆掉这个隐患。
一个蓄水池已经关闭
现在钱已经不能再大张旗鼓的进入楼市了。以前来吸纳货币的蓄水池就是楼市与股市,当然股市已经处在停工状态,所以楼市一直在吸纳货币的道路上扛大旗。现在环境变了,这个储水池吸纳能力不佳了,除了被楼市锁死的资金外,外边还有一部分资金处在流动状态,这些钱去哪里呢,一是股市,二是推升物价。目前物价上涨,这是根本原因。
房地产上涨的黄金时期跨度20年,按照时间对等的说法,房地产横盘的时间跨度也不会小于20年。这个财富风口已经过去,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房价开始横盘可能是今后的格局了,房价出现强趋势上涨的概率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现。至于钱都去哪里了,我认为很多人的钱都去买房了,你想背了贷款相当于提前消费了几十年。
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朋友买房首付都是和亲戚朋友借钱凑的,自己父母掏空了还欠了外债,同时又贷了三十年的房贷。这样相当于今后的大部分劳动收入都要还房贷去了,对于刚需一族,很多家庭也是集中了两代人的收入共同买一套房。中国人手里钱变少,债务增多,是从2008年开始的。
另外一部分可能是育儿费用,现在生个小孩和以前截然不同。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有些英语类的培训课程都要好几万,关键是一个孩子同时要学好多课。还有养育费用,奶粉尿布,现在的小孩都是精养了,费用大大提高。二胎政策实行以来,至少我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选择生的,包括我。
我之前一篇文章算过这样一笔账,你知道我们一生要花掉多少钱吗?我这里做个简单的计算,30岁开始算60岁退休:
房子:按上海的房价一套房子600万+50万的装修是650万;
车子:就按家用车算,20万左右,保险每年4千,油费每年1.5万乘30年是77万(加车架);
孩子:正常培养大概费用60万,不算以后孩子啃老,不算婚***费用;
日常开销:就按照5000一个月算乘30年是180万;
退休后:就按3000元一个月算乘30年是72万;
孝敬父母和养老:就按3000一年算乘30年是9万;
年底找钱“井喷”,多房企售卖股权出让项目“补血”,为什么房企如此“缺钱”呢?
先说说为啥调控,表面上,就是房价的居高不下,而炒大于住的情况在房地产市场横行,而这种横行怎么造成的?有这么几方面,比如真的希望进行房地产炒作的人在炒作房子,某些大资金量的资本也在这么做,从中囤积居奇,拉高房价。而同样还是这个核心,就是开发商也在做着捂盘惜售的手段,当然除了捂盘惜售以外,就是因为开发商以预售的方式进行销售,为资金流稳定提供了基础,就是开发商有着好的现金流,才会继续这样做的囤房捂盘、捂地等方法,这样的话房价自然不好调控。而原来的调控中主要以信贷控制和约访督导等方式在做,而真的让开发商着急的就是银行对于开发贷和开发商不动产抵押贷款的要求的日益严格,这样一下子给本来充裕的现金流掐住了脖子,这样开发商着急了,在建项目需要资金、尤其年底更是甚者,所以,股权出让还是质押,项目转让等等都是正常的手段。而这样下去的话,就会出现大开发商将小开发商逐步吞噬,因为小开发商的现金流非常的脆弱。
所以,这种情况在一个行业整体遭遇现金流危机的时候的操作就不算什么特殊***了,就是开发商的自救的一个手段,这就是调控下面的一个缩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房地产并购财务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房地产并购财务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brisferibotseferleri.com/post/4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