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消失的商业地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消失的商业地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消失”的王健林又杀回来了,大举收割房地产,透露什么信号?
当年融创、富力“救”了万达,现如今万达要“投桃报李”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今天的成功不代表未来的胜利,今天的低迷也不意味着未来的失败。
2016年,王健林成为了中国首富,万达迎来了巅峰,万达的总负债与万达的规模一起呈现爆发式增长。
俗话说盛极必衰,老王表示对此很有感受。
2017年监管部门开始着手调查海外投资集团贷款情况,出台了限制***、房地产等境外投资的指导意见,万达受到冲击,遭遇股债双杀。
在随时可能暴雷的债务与现金流危机面前王健林选择了让万达断臂求生,抛弃重资产运营模式,改走以商业运营为主的轻资产模式。
万达出售了旗下大量项目,卖掉了文旅项目91%的股权和77家酒店,这一招不仅让万达迎来了回血还大大降低了负债率,更加重要的是逃过了2021年开始的地产行业萧条。试想如果万达还是2016年前的样子,那么王健林现在的处境绝不会比许家印好。
现在有不少人吹捧王健林的战略眼光,认为他预测到了地产行业的未来,这就是纯扯淡了,典型地用结果推过程。
万达当年卖资产可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不卖现金流就断了,债务暴雷的最坏结果是万达像海南航空那样破产重整。无奈之下王健林不得不卖掉多年积累下来的项目,那时的接盘方里有现在过得不怎么样的融创和富力,当时可不是这样,老王贱卖资产是吃了亏的。
房地产市场犹在,商海沉浮,眼光要长远
行业低迷下,万达重回牌桌,从当初的买买买,到后面的卖卖卖,又到如今的买买买,商海沉浮,令人唏嘘。
需要说明的是,题目所说的“大举收割房地产”更多的是轻资产输出。
截至21年底,万达广场全国已开业418座。早在 2015 年,王健林就为万达规划了轻资产发展路线。2021 年 ,万达进一步将轻资产战略升级,全面实施 " 轻资产 " 战略。
今年经济下行,商场举步维艰,万达却收获颇丰,成都作为商场的头部城市,第13座万达广场正式落户成都西河,就是原雄飞生活广场。
高新区原红唐购物中心将打造为城南高新第二座万达广场—成都高新万达广场。另一座是环球中心北面的原奥克斯广场,更名后为成都锦城万达广场。
对万达而言,万达酒店、万达电影经营均承压,万达商管轻资产收获满满,这一次王健林带着万达商管又准备三冲IPO。
销售规模将持续萎缩,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人才持续分化,但是行业依旧存在,传统开发依然存在需求。
在2022年9月底,央妈出手稳定楼市。之前大半年甚至往前一年,个别房地产项目停工、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紧张,这些均影响了购房者的信心。
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扭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措施,以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的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城市推进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在地方***的推动下,一些城市的“保交楼”也取得积极进展。
王健林大举收购房地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玩房一辈子的企业家不会“无的放失”。
“消失”的房地产大佬王健林又携大量资金重新杀回房地产。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王健林此举当然不是为了当白衣骑士、不是为了什么家国情怀,而是说明房地产行业未来还是有机会的,还是有利可图的。眼下普通人看到的只有楼市低迷的[_a***_],而像李嘉诚、王健林这样的大佬看到的却是绝佳的抄底机会。
5年前王健林面对当时万达的经营困境,毅然选择了断臂求生,开启了万达“轻资产经营”之路。如今看来他这步走得实在是太对了。短短5年时间,他不仅还清了当年欠下的6000多亿外债,还以1050亿的身价重新回到了《2022胡润全球房地产企业家榜》的第5名。现在房地产一片哀嚎之际,王健林却已经开始了他的抄底之路。
以他绝对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过人的胆识,以及过去翻盘的经历来看,作出这个选择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曾经三次当上中国首富的他,如今迎来了巨大的机会,相信不久就能看到他再次荣耀归来了!你怎么看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消失的商业地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消失的商业地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brisferibotseferleri.com/post/77831.html